宜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规划调整方案(2022—2026)的通知
宜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规划调整方案(2022—2026)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产业园区、县直各单位、省市垂直管理单位:
《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规划调整方案(2022—2026)》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
布局规划调整方案(2022—2026)
为推进集约化办学,科学合理配置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适应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构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根据《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转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县教体系统改革工作要求,结合《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宜政发〔2021〕134号)和宜良县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宜良县“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含幼儿园)布局规划进行调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国家、省、市、县《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结合县域内教育资源现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内学龄人口变化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满足需求,合理布局,到2026年,形成科学、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资源结构。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考虑各乡镇(街道)区域内人口变化、地域环境、区位因素、交通状况、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基础等因素,与“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项目相结合,确保“一盘棋”谋划,科学布点、合理布局,保证规划落地落实。坚持义务教育以公办学校为主,不再审批新的民办学校。合理制定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空间布局、结构布局,满足教育公平、普惠发展的要求。
(二)整体推进,高效利用
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就近或相对就近、中学相对集中的入学要求,公办园资源不足的城镇地区利用小学校点收缩契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各乡镇(街道)建有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小学集中到乡镇或行政村;初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人口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综合考虑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统筹布局,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综合利用、统一管理。
(三)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综合考虑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理制订布局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实施中,不搞“一刀切”,对校舍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社会需求的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可视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人口分布等因素,对其原有学校予以适当保留;对学生规模接近省、市有关要求的学校予以适当保留;对人民群众出行较远、交通不便、新开发地区,生源可能增加的地方,对其原有学校予以适当恢复;对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暂缓进行布局调整,避免出现因调整不当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紧张的新情况。
三、现状分析
(一)宜良县情
宜良县为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北纬24°30′36"~25°17′02"、东经102°58′22"~103°28′75"之间,东临陆良县、石林县,南接弥勒市、华宁县,西与澄江市、呈贡区和官渡区毗邻,北同嵩明县、马龙区相连,县城距昆明市区52公里,在昆明“45分钟经济圈”内,素有“滇中粮仓”“烤鸭之乡”的美誉。全县辖4镇2乡2街道,乡镇(街道)下设11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850个自然村。国土总面积1913.68平方公里(含汤池街道),县城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38.5万人。
(二)教育资源现状
2023年宜良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宜良一中),完全中学(设初、高中)3所(宜良二中、宜良长水实验中学、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中职学校2所,初中12所,小学69所(含已停办的瑞星小学、藏方小学等),幼儿园84所(公办幼儿园46所、民办幼儿园3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56515人,其中,普通高中6476人,中职学校6018人,初中11879人,小学21814人,幼儿园10254人,特殊教育74人。共有在编中小学(含幼儿园)教职工3052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77%;小学毛入学率101.36%,巩固率99.92%;初中毛入学率105.19%,巩固率99.78%。
全县共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8所(宜良三中、宜良六中、宜良八中、宜良十一中、北羊街小学、古城小学、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九乡民族小学),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2所(匡山小学、清远小学),省一级三等高中1所(宜良一中)、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宜良职业技术学校)、省一级示范幼儿园2所(县一幼、县二幼,县一幼2015年顺利晋升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3所(匡山小学、耿家营民族小学、清远小学),昆明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7所(宜良六中、宜良八中、耿家营民族中学、九乡民族小学、北羊街小学、马街小学、爱丁堡幼儿园)。
宜良县各乡镇(街道)义务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现状情况表
单 位 | 幼儿园(含民办) | 小学 | 初中(含完中) | ||||||
园数 | 幼儿数 | 专任教师数 | 校数 | 学生数 | 专任教师数 | 校数 | 学生数 | 专任教师数 | |
宜良县 | 84 | 10254 | 650 | 69 | 21814 | 1353 | 15 | 11879 | 1025 |
直属学校 | 2 | 1692 | 108 | 2 | 5881 | 306 | 5 | 5800 | 448 |
匡远街道 | 21 | 3187 | 231 | 13 | 4643 | 251 | 1 | 1139 | 73 |
南羊街道 | 17 | 1615 | 125 | 9 | 2003 | 126 | 1 | 815 | 74 |
狗街镇 | 22 | 1408 | 73 | 21 | 3273 | 212 | 2 | 1016 | 114 |
北古城镇 | 10 | 1113 | 62 | 13 | 2677 | 190 | 2 | 1248 | 134 |
马街镇 | 2 | 327 | 13 | 1 | 866 | 60 | 1 | 464 | 39 |
九乡乡 | 3 | 295 | 11 | 3 | 768 | 68 | 1 | 454 | 50 |
耿家营乡 | 3 | 384 | 13 | 4 | 845 | 63 | 1 | 471 | 44 |
竹山镇 | 4 | 233 | 14 | 3 | 858 | 77 | 1 | 472 | 49 |
宜良县各乡镇(街道)近五年(2017-2021)户籍出生人口统计表
(出生率单位:‰)
乡镇(街道)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
宜良县 (汇总) | 出生数 | 出生率 | 出生数 | 出生率 | 出生数 | 出生率 | 出生数 | 出生率 | 出生数 | 出生率 |
3271 | 9.81 | 3077 | 9.20 | 2945 | 8.79 | 2604 | 7.79 | 2471 | 7.37 | |
匡远街道 | 548 | 8.66 | 490 | 7.74 | 479 | 7.57 | 398 | 6.29 | 371 | 5.86 |
南羊街道 | 435 | 7.48 | 432 | 7.43 | 409 | 7.04 | 361 | 6.23 | 316 | 5.47 |
狗街镇 | 650 | 10.25 | 717 | 11.03 | 603 | 9.22 | 638 | 9.74 | 655 | 9.98 |
北古城镇 | 638 | 10.15 | 565 | 8.99 | 591 | 9.39 | 509 | 8.12 | 475 | 7.59 |
马街镇 | 204 | 10.00 | 219 | 10.72 | 187 | 9.16 | 162 | 7.98 | 154 | 7.61 |
九乡乡 | 262 | 14.07 | 206 | 10.98 | 214 | 11.38 | 179 | 9.72 | 157 | 8.06 |
耿家营乡 | 276 | 14.39 | 218 | 11.32 | 226 | 11.67 | 180 | 9.32 | 193 | 9.97 |
竹山镇 | 258 | 9.37 | 230 | 8.55 | 236 | 8.79 | 177 | 6.61 | 150 | 5.60 |
(三)教育发展制约瓶颈
随着宜良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就目前宜良县学校布局来说,教育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1.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急需调整。“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园,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4所幼儿园,其中,公办46所(含办学许可证批复为公办、实际变相承包或委托管理的幼儿园),民办38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为46.63%,仅比全省46.1%稍高0.53个百分点,比全国51.23%低4.60个百分点,严格说来,两项指标均远远达不到指标要求。另外,全县多数农村幼儿园是通过剥班建园开办的,硬件基础设施差,且均未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教师,多采用承包、委托管理方式运转,教师稳定性差,小学化倾向相对突出,“低、散、乱”“家庭式”“作坊式”特点更加突出。
2.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城区教育资源配置较为集中,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县城区部分新建、改扩建小区教育资源规划和配建不足,部分区域小学校点分散,集约化办学程度不高。匡远街道、南羊街道、北古城镇、狗街镇4个乡镇(街道)现有小学均存在点多而散、多个校点规模小、布点不合理、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导致管理不畅、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闲置浪费、教师结构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严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3.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新的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户籍学龄儿童数量持续增加,“农村空、城中拥”导致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与入学需求矛盾突出。特别是继匡山小学、县一幼东移,清远小学西移后,2017年土桥小学撤并到匡山、清远小学,没能在南片区及时规划配套新建幼儿园、小学,使得城区学校布局更加不合理。
4.优质均衡发展瓶颈较大。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的通知》(云政教督〔2022〕2号)要求,从2022年开始,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到203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宜良县需于2028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但是,鉴于今年省级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全面提速,按照市级要求,宜良县需提前至202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依据《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指标要求,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目前,全县69所小学、12所初中,所有的音乐、美术教室的面积基本都不达96、90平方米,现小学还缺音乐教室41间、美术教室41间;现初中还缺音乐教室10间、美术教室10间。城区的匡山小学(3216人)、清远小学(3234人)、宜良三中(3077人)3所学校已经远远超过了2000人的指标要求。另外,全县小学共有596个教学班,其中,超过45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28个,占比为21.48%;初中共有252个教学班,其中,超过50人以上的教学班有61个,占比为24.21%。一定程度上,大班额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学校功能室都被挤占殆尽,配套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功能室资源得不到使用,一度成为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
5.布局规划落实不到位。尤其城镇小区布局教育资源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规而未建”,部分小区规划有配建学校,但实际未按要求配建;“拆而未建”,旧城改造中部分学校已被拆除,但未及时建成新学校,影响附近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如:土桥小学已撤并5年,至今未新建学校;老牌名校搬出,未在老校区改扩建,影响老城区子女就近入学);“建而未交”,小区配建学校(幼儿园)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地上建设设施已纳入公共基础投入,但并未移交县政府。
四、调整任务
依据全县资源承载能力、城镇空间、产业发展布局和国家新的生育政策,预计人口出生率在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左右,到202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将保持在38.5万人左右。为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布局与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满足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需求,至2026年,全县幼儿园缩减至64所(公办60.94%、民办39.06%),小学缩减至42所,公办初中(含完中)缩减至14所,预计在校生规模将下降至50000人左右。
(一)学前教育布局
设置公办幼儿园39所(现有46所,保留38所,撤销13所,暂停办学1所,改扩建3所,新建1所)。
保留公办幼儿园38所,其中,县直属1所,即:宜良县第一幼儿园;匡远街道办7所,即:宜良县新华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匡远街道第一幼儿园、宜良县宝洪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金梅小学幼儿园、宜良县木兴小学幼儿园、宜良县七星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山后小学幼儿园。南羊街道办6所,即:宜良县黄堡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黑羊村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常家庄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南墩子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右所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哈喇村小学幼儿园。狗街镇11所,即:宜良县狗街小学幼儿园、宜良县狗街镇第二幼儿园、宜良县骆家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化鱼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小马街幼儿园、宜良县马军小学幼儿园、宜良县中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高古马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龙保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化所小学幼儿园、宜良县白莲寺小学幼儿园。北古城镇6所,即:宜良县北羊街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北墩子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陆良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大薛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前所小学幼儿园、宜良县蔡营幼儿园。马街镇1所,即:宜良县马街镇马街幼儿园。九乡乡1所,即:宜良县九乡中心幼儿园。耿家营乡2所,即:宜良县耿家营中心幼儿园、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幼儿园。竹山镇3所,即:宜良县竹山镇禄丰村幼儿园、宜良县团山小学幼儿园、宜良县竹林小学幼儿园。
撤销公办幼儿园13所,其中,北古城镇3所,即:宜良县架格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先觉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北古城镇南冲幼儿园。九乡乡1所,即:宜良县月照小学幼儿园。耿家营乡2所,即:宜良县耿家营乡藏方幼儿园、宜良县耿家营乡玉古幼儿园。狗街镇7所,即:宜良县双龙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孙家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章堡小学幼儿园、宜良县槽沟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小哨小学幼儿园、宜良县河沟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里营小学幼儿园。
暂停办学公办幼儿园1所,即:宜良县先觉小学幼儿园。
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即:宜良县竹山镇禄丰村幼儿园、宜良县新华小学幼儿园、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幼儿园。
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即:县城西片区新建幼儿园1所。成立“宜良县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宜良一幼为总园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举办分园。
(二)小学布局
设置小学42所(现有69所,保留40所,撤销29所含已经停办的宜良县藏方小学、宜良县瑞星小学,新开办2所)。
保留小学40所,其中,县直属2所,即:宜良县匡山小学、宜良县清远小学。匡远街道办9所,即:宜良县新华小学、宜良县金星小学、宜良县李毛营小学、宜良县永新小学、宜良县木兴小学、宜良县蓬莱小学、宜良县温泉小学、宜良县宝洪小学、宜良县永丰小学。南羊街道办6所,即:宜良县黑羊村小学、宜良县南羊街小学、宜良县常家庄小学、宜良县黄堡小学、宜良县南墩子小学、宜良县乐道村小学。狗街镇9所,即:宜良县陈所渡小学、宜良县骆家营小学、宜良县小马街小学、宜良县马军小学、宜良县中营小学、宜良县狗街小学、宜良县龙保小学、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宜良县化所小学(化所小学和宜良县白莲寺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北古城镇7所,即:宜良县北羊街小学、宜良县古城小学、宜良县大薛营小学、宜良县陆良营小学、宜良县北墩子小学、宜良县前所小学、宜良县南冲小学。马街镇1所,即:宜良县马街小学。九乡乡1所,即:宜良县九乡小学。耿家营乡2所,即:宜良县土官村小学、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小学。竹山镇3所,即: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宜良县团山小学、宜良县竹山镇竹林小学。
撤并小学29所,其中,匡远街道办4所,即:宜良县金梅小学、宜良县山后小学、宜良县七星小学、宜良县瑞星小学。南羊街道办3所,即:宜良县哈喇村小学、宜良县花园小学、宜良县右所小学。狗街镇12所,即:宜良县化鱼小学、宜良县玉龙小学、宜良县槽沟小学、宜良县里营小学、宜良县西村小学、宜良县高古马小学、宜良县章堡小学、宜良县白莲寺小学、宜良县河沟小学、宜良县孙家营小学、宜良县小哨小学、宜良县双龙小学。北古城镇6所,即:宜良县陈家渡小学、宜良县架格小学、宜良县先觉小学、宜良县木龙小学、宜良县安家桥小学、宜良县车田小学。九乡乡2所,即:宜良县月照小学、宜良县德马小学。耿家营乡2所,即:宜良县藏方小学、宜良县玉古小学。
新开办小学2所,成立“宜良县匡山小学教育集团”和“宜良县清远小学教育集团”,利用原清远小学、宜良县第四中学现有校舍,以宜良县匡山小学、宜良县清远小学为龙头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举办2所公办小学。
(三)初中布局
设置公办初级中学11所、完中2所(现有12所,保留12所,恢复办学1所,变更办学地址扩大办学规模2所)。
保留公办初级中学11所、完中1所,其中,县直属2所,狗街镇、北古城镇各2所,其他乡镇(街道)各1所,即:宜良县第二中学、宜良县第三中学、宜良县第四中学、宜良县第五中学、宜良县第六中学、宜良县第七中学、宜良县第八中学、宜良县第九中学、宜良县第十中学、宜良县第十一中学、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宜良县耿家营民族中学。
恢复初级中学办学1所,恢复宜良县第一中学初中办学。
变更办学地址扩大办学规模2所,宜良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至新建成的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新校区办学(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初中部与宜良县第二中学合并);宜良县第四中学整体搬迁至宜良县第二中学现址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发展需求可举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五、实施步骤
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撤并的具体目标、时间表如下表:
宜良县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校点撤并推进时间表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
幼儿园 | 小学 | 幼儿园 | 小学 | 初中 | 幼儿园 | 小学 | 幼儿园 | 小学 | 幼儿园 | 小学 | |
全县撤并任务数(所) | 5 | 9 | 3 | 6 | 1 | 3 | 5 | 1 | 3 | 1 | 6 |
县直属 | 北航云南创新院实验学校初中部 | ||||||||||
匡远街道 | 宜良县瑞星小学 | 宜良县金梅小学 | 宜良县山后小学、宜良县七星小学 | ||||||||
南羊街道 | 宜良县花园小学、宜良县哈喇村小学、宜良县右所小学 | ||||||||||
狗街镇 | 宜良县章堡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高古马小学、宜良县章堡小学 | 宜良县河沟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小哨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双龙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河沟小学、宜良县小哨小学、宜良县双龙小学 | 宜良县孙家营小学幼儿园、宜良县里营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里营小学、宜良县西村小学、宜良县孙家营小学 | 宜良县槽沟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化鱼小学、宜良县玉龙小学、宜良县槽沟小学 | 宜良县白莲寺小学(与宜良县化所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 | ||
北古城镇 | 宜良县架格小学幼儿园、宜良县先觉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陈家渡小学、宜良县架格小学、宜良县先觉小学 | 宜良县北古城镇南冲幼儿园 | 宜良县木龙小学 | 宜良县安家桥小学、宜良县车田小学 | ||||||
马街镇 | |||||||||||
九乡乡 | 宜良县月照小学幼儿园 | 宜良县月照小学、宜良县德马小学 | |||||||||
耿家营乡 | 宜良县耿家营乡藏方幼儿园 | 宜良县耿家营乡藏方小学 | 宜良县耿家营乡玉古幼儿园 | 宜良县玉古小学 | |||||||
竹山镇 |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规划调整是促进宜良县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的布点布局调整涉及到自然资源、财政、发改、编办、人社、住建、生态环境等各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坚持把学校区域布局调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强化规划的引导功能,高度重视规划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要大力宣传规划,广泛动员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实施。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根据总体规划,县政府将按计划逐年推进,对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布点调整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宜良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县政府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乡镇(街道)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体局教育科,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按规划和时限要求推进工作。
(三)明确责任,通力配合。各乡镇(街道)是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推进本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相关工作,对涉及撤并校点的校产校舍,清查并签署协议后移交属地村(社区)管理,并确保当教育需要时,无条件恢复并第一时间交付属地教育部门使用。县教体局是县政府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的职能部门,代表县政府对该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指导、督促、检查;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整理、收集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对各乡镇(街道)责任不落实、目标任务推进不力等情况,逐级上报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县发改局要把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县财政局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县住建局要加强对教体系统建设项目工程的指导,配合县教体局开展房屋结构质量安全检查,确保校区房屋内工程质量和安全。县自然资源局在城市开发过程中,足额预留教育配套用地。县委编办、县人社局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按照学校发展规模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调整教师人员流动补充工作,确保学校教学需求。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工作将列为县政府重点目督工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逐级落实责任。县政府将按照批准的规划和行动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分别同县教体局、县有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县政府将继续落实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确保在校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发展。切实落实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要求,强化教育投入的监督、审计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银行贷款、引入社会资金、联合办学等融资渠道,多方筹措所需资金。建立健全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项目资金的管理、运作、监督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实施教育帮扶工程,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依托优质学校,实现新增教育资源优质化。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实行由优质学校以集团化办学或领办方式,直接委派执行校长和教师到学校,使新增教育资源全部实现优质化。借助名校品牌,促进潜质教育资源优质化。对县内有较好发展潜质的学校,鼓励其与示范学校建立指导型协作学区,借助名校优势,通过督学视导,促进有潜质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快速提高,扩大优质学校总体规模。完善帮扶考核,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建立快速发展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的捆绑考核、共同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进行城乡对口帮扶协作性学区建设试点,建立对口帮扶协作性学区,采取联合办学方式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两校实施捆绑考核,实现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的实质性突破,并逐步推广。
(六)形成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切实做好学校核编、定岗、定员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优化全县教师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学区内的教师交流培训,逐步形成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