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宜良县农业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乡镇(街道),产业园区、县直各单位、省市垂直管理单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为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米袋子”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定信心决心抓好全县2023年度粮食、蔬菜、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工作,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2023年农业生产工作指导性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1号文件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总产值稳中有增,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千方百计稳住“三农”基本盘。
二、目标任务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详见附件1)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县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按照“两稳、两扩、两提”要求,玉米面积基本稳定,继续遏制水稻、麦类面积下滑态势,大豆和油料作物面积明显增加,薯类、杂豆和其他杂粮中出特色、种出效益,确保全年面积不减。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5.93万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4.07万亩。大春主要作物水稻1.2万亩(含水稻旱种),玉米21.99万亩,薯类0.74万亩,豆类1.232万亩,杂粮0.76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吨,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
(二)统筹抓好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详见附件2)
稳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建设绿色生产基地,继续加大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业向高、稳、优、精纵深发展,保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6.5万亩,产量53.52万吨,产值12.691亿元;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4.1855万亩,产值53.9607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2.3万亩,产量13.3832亿枝,产值12亿元);水果种植面积4.0472万亩,产量5.533万吨,产值2.86亿元;茶叶种植面积1.298万亩,产量79吨,产值0.3779亿元。
(三)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详见附件3)
以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绿色生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原则,按照“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工作思路,抓好重点产业发展,继续稳定生猪、鸭子、奶牛三大产业,蛋(肉)禽、肉羊和肉牛等多产业并举的生产格局。2023年全县生猪出栏56万头,家禽出栏2650万羽,其中商品鸭出栏1850万羽,商品鸡800万羽;;肉牛出栏1.3万头,肉羊出栏5万只以上;奶类总产量22000吨,禽蛋总产量9000吨。
(四)推进渔业提质增效(详见附件4)
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坚持生态优先,水产绿色健康发展,以土著鱼产业为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水产养殖。统筹有关项目资金,对老、危、旧、蓄水量小、产能低的鱼塘开展尾水治理和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提升水产产业基础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产量及增加养殖效益。2023年全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优农业生产结构
2023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2万亩,进一步完善项目区机耕路、排灌水渠、提灌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结合高质高效创建,积极推进水稻上山,推广旱地种植技术。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为引导,逐步恢复优质水稻品种连片种植,打造宜良优质生态稻米品牌,适当增加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依托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布局,引导优势经济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重点推进冬春季、夏秋季和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山地特色蔬菜生产,打造“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生产布局,建立稳定的优质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发挥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对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进行奖励补助,有序高效推进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结构,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构建以规模化养殖和现代家庭农场为主、千家万户散养为补充的畜禽养殖体系,形成大、中、小养殖场(户)协同良性发展格局。
(二)大力实施良种工程
大力实施良种工程。计划实施玉米制种6400亩,逐步探索完善玉米制种产业链;广泛开展主推品种宣传,水稻以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品种为主,玉米主推品种有路单20号、路单26号、华兴单7号等品种,马铃薯主推青署9号、合作88等品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做好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后续工作,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在做好“云南麻鸭”保种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云南麻鸭”的开发利用工作。加速推进云南省昆明市鲤鲫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工作,尽早发挥项目良种保种及供种能力。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服务
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加强农机耕作、农机具维护、保养的技术培训指导,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机装备,逐步推进农事活动的全程机械化,争取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0.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造提升低端简易花卉大棚,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模式,推动花卉绿色生产转型升级,提高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及商品转化能力;抓好特色林果种植,推广现代设施栽培模式,以温带和亚热带水果为重点,发展早熟和晚熟水果,抢占市场“鲜机”;抓好茶园规范化管理,建设有机生态茶园,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逐步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不断培育“宝洪茶”产业品牌。适度发展“数字渔业”,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水体传感器、无线通信、自动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专业技术,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实现渔业养殖领域“智能感知、智能管理”,达到提高产量、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品质的目标。同时减轻劳动强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支持重点产业绿色有机化发展。推广蔬菜、花卉、水果、茶叶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轻种植尾水对环境的污染。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进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废弃物集中处置和循环利用示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等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鱼菜共生生态种养等技术,促进县域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用药减量行动提高水产品产量及品质,同时保护环境,增加效益。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切实保障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全面助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绿色安全环境。
(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规范提升,深入开展四级示范社联创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强化服务标准建设和合同规范,推动服务主体与农资、农机、金融等相关主体机构加强业务对接合作,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主要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六)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工作,及时将信息发布传送到生产一线,为超前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有效减少灾害损失;加强草地贪夜蛾、蚜虫等病虫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组织防治,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切实减轻农业生产灾害损失,确保农业和粮食安全生产。做好以布鲁氏菌病、狂犬病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通过稳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等方式,促进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工作,切实保障恢复生产救灾物资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领导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牢固树立抓农业生产就是稳增长、保稳定、促增收的观念,切实增强抓好农业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基本盘更加稳固。
(二)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农业农村、供销部门要积极组织、引导农资经营企业抓好农资调供、贮备,切实抓好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购销工作,做到不误农时,保障生产需要。统筹市场监管、科技工信、公安等部门,切实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整顿,保障放心农资市场供应,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化种养、规范化种养、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切实减少劳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兑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压实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为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扎实推进,要强化目标管理,继续把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目标任务抓好农业生产。要强化督查督办,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县农业农村局要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农业生产工作,及时通报情况、总结典型经验,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农业生产目标任务。
宜良县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