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人民政府 www.kmy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750659971-202211-630818 主题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1-07-16 10:44
名 称: 关于《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的政策解读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7-16 10:44 浏览次数:409
字号:[ ]

关于《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解读


202162宜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宜政2021109号)文件,现对要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意义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宜良的开局起步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对宜良的发展要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目的意义

《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宜良县委关于制定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二、《意见》主要内容解读

(一)总体目标

锁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目标是: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跨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效益、活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昆明东部综合枢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健康产业拓展区两大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三大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两张城市名片深入人心;基本形成在全省有突出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牢牢站稳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撤县设市取得重大突破,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的特征初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县城和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人均GDP大幅提高,力争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跨上新台阶。大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效益明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东山片区综合整治、南盘江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天蓝、水绿、山青成为宜良的新常态;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雏形初现;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民族关系更加平等、团结、和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社会文明程度跨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卫生县城和云南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明显;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县域治理能力跨上新台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动成效显著;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持续彰显,法治宜良、平安宜良、和谐宜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实现现代化。

(二)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开创了新局面,站上了新起点。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5大类32项具体指标,根据十三五期间执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22项指标可如期完成;受复杂多变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10项指标难以完成。

(三)建设高端现代的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两型三化要求,强化大生态、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4大引领,构建以文旅康养、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物流”4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4+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形成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努力打造成为昆明健康产业拓展区、云南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产业强县取得显著成效。

(四)构建融合一体的城乡格局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区位,积极融入昆玉同城化和昆曲一体化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坚持多管齐下、多点发力、联动发展,着力把宜良打造成为宜人宜居的集聚区、城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区、全域旅游的特色区,把大九乡景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标杆区,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积极争取撤县设市,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引领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1

(五)营造海纳百川的改革开放局面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消费和投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引智水平,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范围。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把握宜良在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以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为抓手,努力开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建设新格局。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紧扭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项目管理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行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建设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格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质行动,全力打造云南省营商环境最佳县

(六)构筑更加现代的基础设施网络

按照衔接畅通、互联互通、功能完备、保障有力、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以新型基础设施网、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网、综合物流网等为重点的现代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把宜良打造成为立足滇中、通达云南、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抢抓国家、省、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高速宽带、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敏捷、综合集成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以内通外联为重点,抢抓铁路建设机遇,完善高速公路主骨架。积极争取昆明主城到宜良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快速通道网络)建设。加快扩建南昆铁路宜良北站,统筹建设昆明都市轨道快线宜良枢纽站,提升改造滇越铁路宜良南北站点。以实现防洪安全和用水保障为中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新庄、老青龙、轿子山、石门洞、半山河、龙马蹄等水源工程建设,特别是新庄中型水库作为宜良县县城、工业园区、耿家营乡及周边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城镇供水双水源保障,确保城镇供水能力和应急供水能力稳步提高。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完善配电网网架结构,推进城镇配电网和农网升级改造,提高配电网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电网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华润清洁能源整体开发利用项目,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加快落实《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年)》和《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行动计划(2019—2035)》,结合绕城高速北古城立交和南昆铁路宜良北站设置,谋划集中布局物流仓储设施,大力发展综合性物流产业集群、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等业态

(七)筑牢创新发展的活力高地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领跑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到202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3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8%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至2件。科学编制《宜良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修订和完善《宜良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暂行办法(试行)》,明确重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落实财政奖励、创新基金资助等政策,提高政府引才、企业引才工作质量。以增强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为重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引导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创业辅导、资助启动资金、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创业。打造基于企业产品所需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企业、外地高校、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积极性。以重点发展企业为载体,全力提升宜良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按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的原则,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谋划与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加快政务资源数字化,加快各类文件、档案、证照等数字化进程,推动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通、数据共享。

(八)打造绿色生态的美丽样板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标准打造美丽县城,将宜良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宜良最厚重底色、最具竞争力特色,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围绕宜居宜良、养生福地目标,利用宜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居气候,进一步形成生态度假胜地的宜良名片。

(九)创造幸福共享的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社会就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人民、促进公平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等化、普通高中特色化、职业教育品牌化。到2025年,全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5%。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兴县战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提振文化自信。

(十)建设治理高效的和谐之城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将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贯穿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推进法治宜良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平安宜良建设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推进和谐宜良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倡导青年优先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文明宜良建设

(十一)强化完备有力的实施保障

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统一规划体系,强化项目要素支撑,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执行好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把握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不断完善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着力推进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产业园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党建强村富民工程,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军。

    原文链接:《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