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激活营商“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宜良县聚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解开企业发展的“束缚绳”,也架起了政商合作的“连心桥”,为护航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大动力,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深化学习立“清”规,筑牢思想根基。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将《云南省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试行)》《昆明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试行)》等政商交往政策文件学习纳入全县干部教育重点工作,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依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中青班”等培训,分层分类开展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覆盖县级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营商环境工作领导,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精准把握政策边界、强化服务意识,为全县规范政商交往立标定向。二是部门联动覆盖学。聚焦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产业发展等涉企重点领域,推动各部门联动开展政策学习。组织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34家单位召开专题学习会,围绕审批服务、政策落实中的政商交往场景逐条解读规范。三是企业主体精准引导学。在全县各指标牵头单位选派15名专业骨干讲师组成政策宣讲团,以“营商环境会客厅”等活动为载体,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全方位宣讲;在政务中心惠企服务专区设立明星企业墙,宣传民营经济主体爱国敬业、守法诚信、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企业主动构建健康政商关系。
靠前服务践“亲”诺,畅通政企沟通。一是常态化沟通解难题。严格遵循政商交往规定,创新推出“五诊联治”机制,印发《宜良县2025年服务企业需求“局长坐诊接诉”工作方案》,建立“五诊联治”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以每周“局长坐诊”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每月“专题接诊”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每季“联合会诊”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半年“园区会诊”送服务送政策进园区,年终“特需专诊”高位统筹直击“疑难杂症”。今年以来,已开展“局长坐诊”12期,“专题接诊”7期,“园区会诊”2期,为60余家企业解决困难诉求68个。二是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线下”升级政务中心“惠企服务专区”,建立“惠企政策清单、重点企业库、政策文件库”,动态梳理政策兑现事项70条、重点企业183家、政策文件162个,每季度更新发布清单;设置“惠企政策墙”,公布62条政策及查询二维码,配套印发操作指南方便现场查询。“上线”惠企政策“宜码通”微信小程序,汇聚23个部门26项指标的70余份政策文件,企业群众关注量超1000人次,实现政策查询“一键直达”;公布23个部门46名惠企政策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方便企业深度咨询,截至目前收到企业深度咨询46人次。三是实事清单提质增效。发布《2025年宜良县10件惠企实事》,推动各个部门在办实事中补短板、强弱项,真正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以工作实绩让经营主体有感有得。截至目前,10件实事中5项已提前完成目标,其余5项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切实让经营主体感受到政策温度。
强化监督守“清”线,优化营商生态。一是开门纳谏听民意。深化开门教育,依托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政企沟通机制广泛收集意见,从县内各行业代表企业中选取出22名“营商环境体验官”,为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意见建议22条,倾听企业群众真实呼声,重点了解企业对干部服务态度、政策公平性、办事透明度的实际感受。二是监督同行促提升。每期“营商环境会客厅”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加强震慑力,同时促进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对企业反映问题在合理范围内快速解决。由派驻县政府办纪检组对年初制定的《宜良县2025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025年任务实施清单》等相关任务实效进行明察暗访,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48项重点任务已完成45项,完成率达94%;“暖心行动”76项重点任务清单已完成56项,完成率73.68%。三是线索移送严监管。与县纪委监委联合出台《宜良县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制度(试行)》,建立问题线索发现、移交、查处闭环机制,严肃查处责任落实不力、作风漂浮及腐败等问题,从源头防范违纪违法行为,为亲清政商关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