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县人社局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要求,认真对照《宜良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宜发〔2023〕6号)、《宜良县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宜治县办〔2023〕10号),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宜良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加快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健康产业拓展区、宜居宜业新辅城,开创宜良现代化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以来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知法方面,以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全面开展知法懂法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宜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宜办通〔2019〕43号)中确定的职能职责。2024年,局党组要求各科室(部门)在三定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实际业务进行定岗定责,根据各部门进行定岗定责,职责、分工细化到人到事。二是班子成员根据分工认领法律法规清单、权责及委托权清单等“两个清单”涉及内容,结合“我的网格我普法、矛盾纠纷我化解”活动、“五进”活动等开展学习宣讲。
(二)学法方面。以提升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学习。一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宪法、民法典、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养;二是持续开展普法“微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开展人社普法“微宣讲”4期,全局干部职工以讲促学、以学促用,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快“法治人社”建设步伐。三是常态开展人社业务技能练兵大比武,利用人社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平台,30名窗口人员在线注册,通过“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学政策、钻业务、强服务”蔚然成风。四是激发人社队伍学法用法热情,选树先锋领航“激励学”,每半年开展“人社五锋”评选活动,将学习排名靠前、业务精、技能强的人员评选为“技能先锋”并张榜表扬。截至2024年底,已选树4名“普法先锋”。
(三)普法方面,以提升普法精准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全面开展普法活动。一是按照“八五”普法规划精心制定普法工作方案,对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组织保障进行细化。明确任务重点,创新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普法”“行政检查+普法”“欠薪治理+普法”“信访仲裁+普法”“康乃馨行动+普法”“招聘会+普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重要节点+普法”“新媒体+普法”等9项重点工作,让方案更具操作性的同时实现普法全覆盖。截止目前,“康乃馨”先锋服务队已深入企业、进村入户开展社保普法活动13场次,组织“党群心连心·社保普法服务”党员志愿活动6次,送政策上门服务15次,累计服务群众18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聚焦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法治观念淡薄的农村青壮年等重点群体,将普法融入到“春风行动”“春城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日常工作活动中,截止目前,共开展线下招聘会9场,线上发布招聘岗位信息5期,直播带岗活动5场,供给提供就业岗位6422个,同时,结合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宣传共29个班次141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4人。依托“信访仲裁+普法”,坚决落实好“首接首办制度”,使用矛盾纠纷受理、转办三联单共计15次,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工作经验,主要领导直接接待来访群众8人次,有效帮助群众解决信访问题。二是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深入企业、社区进行普法宣传,现场解答企业、职工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组织干部职工轮流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工伤调查、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组织46名行政执法人员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普法宣传15场次,解答法律问题300余个,参与工伤调查24件70余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检查29次,行政执法人员人均参与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宣传和行政执法活动6场次。三是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普法,针对外出务工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服务对象、新业态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信访和投诉举报人等重点群体,紧盯房地产、劳动关系等重点行业领域讲法普法。组织开展了人社普法进工业园区、进企业、进工地、进乡镇、进社区、进居民家中、进新就业群体等活动,通过普法宣讲、座谈交流、互动答疑、赠送《人社政策一本通》等政策法律书籍的方式进行政策法律宣传。
(四)执法方面,以规范执法主体、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构建全覆盖、零容忍、更透明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目标开展依法执法工作。一是持续扩大行政执法人员队伍,目前,我局69名正式职工,持证53人,持证率将达到77%。二是抓好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在积极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参加行政执法考试取证的同时,及时对云南省行政执法信息系统中行政执法人员信息进行维护,组织对持有的老版行政执法证进行换证,换发成全国统一的新版行政执法证,组织对即将到期的行政执法证进行换证取证。三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按照司法局要求,年度对每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目前,我局已到司法局拷贝相关教学视频并分发至每一名在职在编职工。四是坚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事前公开、事中公开、事后公开。
(五)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方面,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一把手亲自抓,关键环节亲自审。一是实行对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三级审核制度,局长亲对农民工欠薪等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亲自把关审核;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行政执法学习,利用职工例会、中层干部会议等对学习,尤其工伤、社保等重要案件进行全体通报学习,进一步提升全体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法律法规学习深度、广度不够深入。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提升,劳动关系领域案件复杂多样,仲裁、工伤认定、社会保险等领域工作要求较高,执法人员在学懂、弄通、吃透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普法宣传形式单一,宣传效果不好。目前采取的普法活动大多为现场宣传、大讲堂、微宣讲等形式,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群众接受度和实效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三)服务效能与群众期待依然存在差距。比如,智能人社的运用还不成熟,APP的运用原本是为了便民利民,但因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
(四)依法行政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配备不足。随着近年来职能下放和机构改革,且仲裁、监察等劳动关系领域案件量持续不断上升,以及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量不断上升,对队伍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完善,法治专业人才队伍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法律法规学习。持续加强全局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学习,不断丰富学习方式,强化学习内容,既要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更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法律的研学,精进对关键节点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宣传投入,持续深入开展好普法微宣讲、大讲堂活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信访总量和矛盾纠纷总数增幅同比下降。
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改进和优化APP等新工具的使用方式,出现技术性问题时及时反馈上级整改,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智能人社APP的利民性和便民性。
宜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