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人民政府 www.kmy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750659971-202502-957053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5-02-07 11:37
名 称: 《云南宜良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40年)》草案成果公示
文号: 关键字:

《云南宜良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40年)》草案成果公示

发布时间:2025-02-07 11:37 浏览次数:15
字号:[ ]

九乡风景名胜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三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9月8日,由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城函〔2009〕208号文件对《九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年)》(以下简称《总规2009-2025》进行批复。风景名胜区由叠虹桥景区、三脚洞景区、大沙坝景区、阿路龙景区、马蹄峡景区及马蹄湾景区组成,面积167.14km2

目前,《总规(2009-2025)》即将到期。为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及利用工作,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编制《云南宜良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4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4-2040》)。

《总规(2024-2040)》于2024年12月6日完成县规委会和各部门意见征求。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规定,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现将修改完善后《总规(2024-2040)》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2月10日2025年2月15日,共5天,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与面积

东以宜良县和陆良县行政范围为界(秧田箐—关门箐—磨盘山—喜鹊梁子—盾头箐—大箐—甘蔗箐—大兑冲);南以耿家营村—白虎山—两半田—大头山—支锅石—小松棵—田坝沟—大山—红皮坡—大密枝山—子母簸棵—起府坡头—密枝山;西以二沟—三公箐—小水河梁子—羊桥街—梅子箐—包家地为界;北以大扯朗村—老王栽山—祭天山—小黑箐—石花箐—老尖峰—新桥村—石板河—撒角亩—三脚洞村—山楂田箐—石桥梁子—狍子箐—沙地—白泥坡山—大坟晏为界;规划面积193.3718km2。

二、规划期限

基准年2024年,近期2024—2028年,中期2029—2033年,远期2034—2040年。

三、风景名胜区性质

风景名胜区是以溶洞、峡谷、涧瀑共生交融的地貌奇观和历史遗迹、民族风情为风景特征,可开展游憩、观光、登山、探险、科考科普等多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保护培育规划

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核心景区。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2773.1417hm²,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4.34%;二级保护区面积5980.6201hm²,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0.93%;三级保护区面积10583.4182hm²,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54.73%。

五、功能分区

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298—2018),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划分为: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和旅游服务区。其中:特别保存区面积876.8000hm²;风景游览区面积3264.8593hm²;风景恢复区面积14753.0086hm²;发展控制区面积340.7325hm²;旅游服务区规划面积101.7796hm²

六、总体布局

依托风景名胜区现状条件,以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发展为动力,创新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六个景区的特色化,区域协同化的联动发展格局。

风景名胜区增设三个出入口,分别为北入口、西南入口和西入口。九乡特色小镇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后勤服务基地。出入口设置旅游服务中心与大型停车场,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核心。规划六个景区之间以三级公路相连接,构建景区绿色交通体系,片区间打造休闲旅游慢行系统,各片区提出符合自身资源特点的功能定位、游览体系以及服务设施体系等,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构成大景区完整的游览体系。

针对风景名胜区游赏空间不足问题,规划进一步拓展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对少数民族村庄进行改造,挖掘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农业特色,强化乡村旅游,塑造新时代田园乡村。鼓励旅游综合发展,提高居民参与度,管控好建设与风貌。新增自行车营地、峡谷探险步道、绿色交通、水上游线、星空观景台、特色村庄等多个旅游景点,将原传统观赏性活动向参与性活动转化,注入不同形式功能节点,将资源最大化,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旅游景点,从而丰富游览元素,增加吸引力,以留住游客。

七、风景游赏规划

1.叠虹桥景区

景区特征:以溶洞景观和人文景观(洞穴博物馆)为主,结合洞外峡谷、田园风光,能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景区。

发展定位:以地下溶洞为主体,结合片区内大拉德村、麦田村、大马嘶村、小马嘶村等村寨改造,塑造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游览区域,开展观光览胜、风景摄影、户外运动、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体验等类型的游览活动。

2.三脚洞景区

景区特征:以水旱洞、天生桥及山野溪流为主要景观,以水洞游览、旱洞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景区。

发展定位:以溶洞、河流、田园景观为主要游览内容,主要开展溶洞观光体验游览、生态探险、田园风光休闲体验游等。

3.大沙坝景区

景区特征:以溶洞、森林峡谷为主要景观,以洞内探幽、峡谷探险及观林海为主要内容的景区。

发展定位:以大沙坝洞、比柯河、森林为主要游览内容,适合开展观光游览、户外运动等活动的景区。

4.阿路龙景区

景区特征:以彝族古老的摩崖石刻、奇特河谷及悬崖绝壁为主要景观,能进行科学考察、探险等活动的景区。突出“山崖”为景观主体的特征。

发展定位:以蜿蜒曲折的明月河为主体,依托两岸险峻的山体、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彝族文化,结合片区内大比者、小比者、明月村等村寨改造,塑造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游览区域,开展观光览胜、农业旅游、风景摄影、户外运动、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体验等类型的游览活动。

5.马蹄峡景区

景区特征:以河谷、山景、植被、河滩为主要景观,是欣赏溪水、自然山景的休闲观光区。利用天然河道水急弯多的特点,主要组织峡谷漂流,突出“峡谷”为景观主体的特征。

发展定位:以马蹄河峡谷为主要游览内容,适合开始峡谷探险、生态疗养及观光游览等活动的景区。

6.马蹄湾景区

景区特征:突出“山村—民居—河湾”为景观主体的特征,可看民居风情、野鸭、金线鱼等,体验田园野趣、乡村夕照等田园邻里之美。

发展定位:以獐子坝河、河湾村、胡家村为主要游览内容,适合开展观光游览、亲子户外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活动的景区。

八、设施规划

1.管理设施规划

管理站:规划依托风景名胜区三个出入口设置管理站,设值班室、野生动物救护室、休息室、配备交通工具、无线通信器材、野生动物救护设备等。每个约800㎡。

管护点:结合旅游点设置8个管护点。其中:叠虹桥景区2个;脚洞景区1个;大沙坝景区2个;阿路龙景区1个;马蹄峡景区1个;马蹄湾景区1个。

检查哨卡:在主要公路出入口设置检查点、哨卡。

庇护点:结合巡查步道设置庇护点若干。

巡护步道:规划利用各片区内的现有的自然小路、土路、游览道路等建设巡护步道。

2.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将旅游服务系统按旅游服务城、旅游服务镇、旅游服务村、旅游服务点、旅游服务部五级配置。建设旅游城1个(宜良县城),旅游镇1个(九乡旅游小镇),旅游村4个(南入口、北入口、西南入口及西入口),旅游服务点37个,服务部若干。

3.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提高北边由九乡至曲靖马龙区的对外道路等级,完善风景名胜区北部对外道路的通行条件;改扩建宜九公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出入口:共设5个出入口。4个位于景区内,1个位于九乡旅游小镇。

机动车道路:规划通村道路进行修复、整理,适当拓宽,道路红线宽度为6—9m。提升改造九乡集镇—马龙—三脚洞景区北入口道路、羊桥互通—西入口道路,宽度12m左右,部分段根据实际情况避让永久基本农田,适当调整路幅宽度。

电瓶车游览道:设置电瓶车游览道,连接景区的各主要景点,局部段依托现状乡村道路改造,局部段新建,宽度4.5m。

自行车道:围绕风景名胜区内的特色村庄,以及大沙坝景区东部森林区域设置自行车道,宽度3m,局部依托现有乡村道路进行建设,局部段新建。

步行游览路:提升传统观光线路,开拓多元线路类型。规划设置滨水步行游览路、登山步行游览路、田园步行游览路及峡谷探险步行游览路。

水上游览线:共设置四条水上游线,分别为叠虹桥景区水上游览线、柴石滩水库水上游线、阿路龙景区水上游线及马蹄湾景区水上游线。

停车场规划:依托景区的三个入口区及各片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点,设置12个大型集中生态停车场

码头:根据四条水上游线,共设置10个码头。

索道:保留现有九乡旅游小镇入口服务区至麦田河索道、叠虹桥原入口区至张口洞索道;新建九乡旅游小镇入口服务区至西南入口阿路龙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索道。

垂直交通:为实现谷底与谷顶游览和服务基地的有机衔接,规划结合旅游服务设施设置三个垂直交通,分别位于叠虹桥景区下大洞服务点、马蹄峡景区新石子服务点和马蹄河溶洞服务点。

其他交通方式:根据资源展示需要,可结合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设置低空飞行、游览轨道交通线路及配套设施等科学、低碳、新型、环保的其他交通方式,具体方式和线路选址应由专项研究报告论证。

4.基础工程规划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给排水、供电、电信、环卫、综合防灾避险等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乡镇、村庄有机衔接。

附件:规划图纸

宜良县人民政府

2025年2月7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