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古城镇重点领域统计数据公开
(一)经济指标运行良好
2021年以来,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4.53万元,争取2021年中央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项目4个,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2021年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个,专项资金100万元;成功申报2021年度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2个。2021年超额完成财税任务1720万元,固投任务完成6339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完成4783.5万元。县下达我镇签约项目1个,完成县签约项目2个;争取上级资金210万元。
(二)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牢守“外防输入”关口。做实做细境外来(返)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及省外务工人员排查管控,截至目前,取得了“零输入”“零疑似”“零确诊”的良好成绩。二是巩固“内防反弹”措施。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针对镇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药店、学校、敬老院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罩和日常消毒、通风的各项防控措施,镇纪委、防控办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督查力度,对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启动问责和训诫。三是全面开展疫苗接种。按照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安排,截止10月底,北古城18岁以上适龄人群38885人,实际已接种35147人,完成率90.39%。3-11岁已接种1606人,12-17岁已接种2595人。第三剂加强针已接种531人。
(三)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1.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征收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三清高速”建设北古城镇段沿线涉及4个村委会7个村小组正线勘界面积共926.7510亩。全面完成正线范围内的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协议、土地征收协议、坟墓协议签订;房屋拆迁涉及农户30户,现已完成拆迁协议18户,还有12户正在推进中。二是全面完成“海马箐水厂”建设用地征迁涉及3个村委会97户征地、青苗补偿工作,征地面积大约88亩,青苗补偿款约293.2万元。
2.创文创卫暨爱国卫生“7+1”个专项行动
2020年,北古城镇成功创建为云南省卫生乡镇,今年,我们把目标定为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乡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古城镇将爱国卫生“7+1个专项行动”与创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点位,确保每一个工作点位都有专人包保;二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工作群,广泛宣传创文创卫重要性,调动全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三是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把村(社区)创文创卫中存在的问题细化为清单,限时督查办理;四是在镇机关新设“人居环境办”,选优配强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创文、创文暨爱国卫生“7+1个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截止目前,我镇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任务,2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基本建成,2021年10月28日,我镇基本通过国家级卫生乡镇考核验收,现在进入问题整改阶段。
3.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属地责任,加强南盘江流域生态保护。取缔南盘江沿岸无序经营点3个,关停大西沟养殖24户,贾龙河在北古城流域内实现全线禁养。加强对北大营村养殖污染治理,建成2个氧化塘,安装村内截污管道350米,对5头以上养殖户全面禁养搬迁出村,5头以下引导规范养殖。截止目前北大营养殖污染户已经搬迁8户、停养1户,其余63户都进行了整改,畜类养殖5头以下,禽类养殖20只以下,存栏均控制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已经实行传统养殖,并建设了标准的粪污收集池。同时加强大薛营下燕窝龙潭水治理。投入资金35万元疏通永济沟,对入河污水进行收集提灌,缓解龙潭水入河污染问题。二是加强林业违法图斑整治,2021年森林督察及专项督查图斑共53个,已完成整改合格的图斑36个,未整改合格的图斑17个。辖区植被覆盖率为45.30 %,树木绿化率48.37%,米户村委会创建成为“国家森林乡村”。清水塘村委会纳入“国家森林乡村备选库”。
4.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选取条件成熟的小团坡、兑窝田、小和平3个村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一村一策”,通过拆除老旧房屋、空屋、平整村内闲置用地,先后组织21个村(社区)书记、小组干部开展了3次现场观摩,择善而从、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等措施,稳步推进试点工作。统一制作了农村宅基地改革墙体宣传标语,发放告知书3500余份,宣传标语800余条,做到了到村、到户、到人。同时,邀请县指导组分两个班次对全镇村组干部300余人次进行了全覆盖政策业务知识培训。目前,共拆除33宗,面积1600.80㎡,审批107宗(拆旧建新)。通过改革,探索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带,带动全镇乡村振兴整体推进。
5.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一是我镇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模式,今年4月份以来,共向宜石垃圾处理厂转运垃圾 800余吨,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的问题。目前,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10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房(箱) 6 个、卫生公厕12座,全镇行政村所在地无害化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户厕改造工作。截至10月30日,已完成10404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完成率100%,兑付奖补资金181.05万元。二是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农村污水治理,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28座农村污水处理站进入管网铺设阶段,工程完工后,预计污水管网覆盖率达67%,处理率达7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成效显著。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约80%。三是高度统筹,大力整治集镇“乱涂贴、乱堆放、乱搭建”等“三乱”行为。自创卫以来,累计出动人员930余人,共清理“假乱俗”乱涂贴现象1850余起,乱堆放260余堆,乱搭建70余起,做到墙壁整洁、排水沟畅通、垃圾入房、“五堆”出村、全天候保洁。每个季度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对古城集镇进行整治,清理占道经营摊点、清楚破旧违规广告、引导有序停车、清扫路面、清除四害孳生地和牛皮癣,在全镇范围内做表率,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和卫生创建的氛围。四是提升改造古城集镇农贸市场。按照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完成公共厕所、污水管网、节制闸、农残检测点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人性化治理模式,合理布局经营分区,重点点位加强巡查监管频率,增配保洁人员,完善环卫设施,有效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经过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无序状况基本消除,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五是拆除私搭乱建,腾出公共空间。古城集镇门店众多,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存在消防和安全隐患,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为腾出公共空间,改善集镇环境,我镇组织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拆迁人员200余人对私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共计拆除150余家。
6.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北古城镇交通区位、工业重镇优势,推动打造园区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力争将我镇建设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并支持新街、南冲、陈家渡、米户村借鉴“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二是加强建设农业自主品牌,助推“一村一品”提质增效。以各村(社区)农业亮点为出发点,一二三产结合,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如米户樱桃,南冲软籽石榴、合兴雪莲果,木龙、凤莱、吕广营、北墩子应季蔬菜,大薛营、陆良营、北羊街鲜切花等,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特色农产品品质做优、规模做大、销路做宽。三是以“干部回乡”为契机,以“百企兴百村”、“万名人才兴万村”为抓手,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依托“干部回乡”的人才资源优势,民营企业的深入考察帮扶,“百企兴百村”、“万名人才兴万村”的座谈研究交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做到因村因组施策,确保措施得当,发力精准,切实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农副产品,助力北古城镇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成引导性培训1775人,技能培训350人,创业培训50人,新增就业人数65人,转移就业2200人,其中:省外290人,省内市480人,市内1450人。
2.做好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续费工作。完成52353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核定工作,其中正常群体43549人,特殊群体88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83人。做好1630余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咨询工作。发放第二代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320余张。完成了640人新参保工作及180余人次信息更改工作。完成31422人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工作。
3.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021年组织完成 21958人续费工作;做好10933人养老金发放及城乡生存认证工作;完成910人死亡退保工作;完成197名退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做好失地农民与新农保合并的相关工作;完成252人正常群体新参保工作;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低保、特困人员符合条件人员参保续费工作。
4.做好就业挡保贷款及贷免扶补工作。为了积极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两保所积极做好就业挡保贷款工作,共完成15户就业挡保贷款资料收集、入户调查、资格审核等工作。完成了9户贷免扶补人员入户调查、资料收集核对工作。
5.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累计救助困难户29户发放临救金46900元;对新增农村及城镇低保户家庭成员收入及其它财产状况100%进核对系统核对,100%入户调查,确实做到了对低保对象心中有数。同时督促各村(社区)对死亡及生活条件好转的家庭及时停发待遇,杜绝了“死人保”现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目前农村低保在册631户871人;城镇低保在册215户245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74人,其中集中供养23人,分散供养51人。
6.殡葬改革工作。今年上半年拆除“活人墓”2冢。以工业园区建设及东南绕坟墓搬迁为契机,鼓励没有建设公墓的村(社区)积极建设公墓,提高公墓入葬率,目前我镇已投入使用的8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已申报通过审批的吕广营农村公益性公墓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为实现100%公墓入住率提供了保障。
7.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我镇现有退役军人1367人,其中享受补贴的各类优抚对象669人,其中老复员军人36人,伤残军人13人,带病退伍人员5人,三类抚恤人员5人、参战退役人员360人、两类精减人员10人、民兵民工26人、60岁农村籍退役士兵214人,2021年前三季度发放优抚金375万余元。
8.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了米户和龙兴河上段、北墩子村委会瓦仓河部分水毁河堤的修复,争取上级对上述项目工程建设资金23万元,围绕全镇饮水安全有保障,认真检验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积极协调人饮改困建设资金,投资31.5万元,完成了为龙兴村委会干龙潭村小组人饮改困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该村群众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等问题,投资10万元打深井,为凤莱社区小团坡村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群众饮水水量得到保证,水质更安全。争取上级资金283万元,完成了合兴村委会蚂蟥沟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投资35万元,完成了古城社区秧草田村小组土主山抽水泵站的节能更新改造,由原来的二级站变为一级站,大大改善了秧草田村生产用水,节约了抽水电费。
9.农业生产有序进行。一是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责任考核:2021年粮食总播面积89000亩,总产量2780万千克。小春粮食生产,完成粮食总播面积40800亩,实现总产550万公斤。大春生产:完成粮食总播面积48200亩,确保实现总2230万千克,二是以重点科技措施推广,促进粮食的高产稳产。重点推广了水稻旱育秧540亩,精确定量栽培5000亩,水稻高产创建6800亩,玉米高产综合栽培16000亩,育苗移栽1200亩,地膜玉米5500亩,玉米高产创建10100亩,下半年晚秋间套种16000亩增产粮食473万千克。三是烤烟生产方面。2021年全镇安排种植红花大金元一个品种,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品种纯度。2021年种植面积5500亩,完成13750担收购计划,其中:出口备货800担;上等烟比例69%以上;烟叶收购等级综合合格率80%以上,综合等级纯度90%以上。
10.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2021年上报动态新增4重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户22户,截止10月,已竣工19户,竣工率86%。2020年农村抗震改造任务380户,其中拆除重建367户,修缮加固13户,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并于2021年4月29日兑付拆除重建367户资金367万元,剩余13户修缮加固户正在进行工程量清单和决算的编制工作。已完成180户农房抗震改造一户一档资料的编制。2021年上报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00户,全部为拆除重建户,截止10月份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已完成农房抗震改造和4重对象危改改造农户信息资料的采集,目前正在对已验收户进行补助资金的兑付工作。完成2017年-2020年4重对象危房改造697户和非4类无力建房户危房改造892户的一户一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11.集镇、农村污水治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2019年集镇、农村污水治理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数为11座,其中包括古城片区、北羊街集镇2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任务。11座已建设竣工。2020年10座污水处理站任务中,10座已建设竣工。完成28座污水处理设施的系统填报及133个村小组的地理坐标核查。
(五)社会综合治理不断强化
1.推进安全生产落地生根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镇上下高度重视,把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防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森林防火和三防等各项工作部署,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是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和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重点落实危险作业岗位和关键装置应急管理处置措施。期间,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62次,发出隐患通知书50份,查出安全隐患50条,提出建议和要求108条。6月16日在古城集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二是积极做好可能因地震引发的重大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点防范值守工作。2021年以来,在日常检查及专项检查中共发出隐患通知书260份,查出安全隐患489条。对突出的隐患、进行督促整改和全面复查,确实做到对隐患“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