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做好2020年建筑工地开(复)工安全 生产、文明施工、扬尘治理和疫情 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在建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关于做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精神,强化我县建筑工地开(复)工工作,确保建筑工地开(复)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扬尘治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稳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各在建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新冠病毒防疫期间昆明市建筑工程开(复)工工作方案》的通知(昆建通〔2020〕47号)、《宜良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的通告》(第26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深化、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做好在建项目开(复)工“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二)各施工项目要建立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建设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分包单位的相关人员等组成,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扬尘治理、疫情防控、生活保障、治安保卫、对外联系等实施具体管理。
二、安全生产要求
(一)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现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等中标关键岗位人员应按规定到岗履职,对工程开(复)工的相关安全生产措施进行前期准备。
(二)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教育培训。施工单位对返岗及新进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上岗前培训,形成完整详实的培训记录;对即将开始实施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进场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
(三)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对起重设备、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篮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进行全面的开(复)前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现场基坑工程应对支护体系完好程度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安排人员进行施工;外脚手架各项安全措施应满足架体构造要求;起重设备、施工机具运行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调试及维护;现场施工用电线路及配电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运行调试;现场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用品;洞口、临边及安全通道、防护棚等安全防护措施应齐全可靠。
(四)现场临时设施消防设施管理。办公区、宿舍、食堂的临时用电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食堂煤气罐存放间、易燃易爆用品仓库、室外易燃材料存放区等重点防范部位消防设置应满足建筑施工消防技术规程要求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五)文明施工及扬尘污染治理。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现场各项扬尘污染治理措施,针对季节施工特点,严格落实工程现场裸土绿化及覆盖、道路及场地硬化、车辆冲洗、湿法作业、垃圾清运等针对性措施,确保现场治理措施符合扬尘污染治理要求。
三、疫情防控要求
(一)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建立返岗人员管理制度、人员体温登记测温制度、现场清理消毒制度、疫情防控宣传及人员入场教育制度、人员密集场所及隔离场所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图片及科普知识宣传资料,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二)建立疫情防控档案,档案中应包括建筑工程开(复)工人员情况登记表、进场人员体温测量实名登记表、防疫物资领用台账、进场人员专题教育记录、每日疫情检查记录、健康申报等资料,档案整理应清晰完整具备可追溯性,应包括纸质及相应电子影像资料。
四、其他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在建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结合节后复工特点和春季施工特点做好工作部署,抓早、抓细、抓实。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坚决克服盲目乐观情绪和松懈麻痹思想,切实提高对节后复工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二)突出重点,加强检查。全面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必须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根据工作内容及作业计划进行危险源辨识,查找危险因素,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苗头,采取防控措施,对辨识出来的危险因素要向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三)狠抓督查,注重实效。县住建局在参建主体责任单位自检自查的基础上,采取不定时检查、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将坚决督促整改到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求施工企业落实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员,并跟踪整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依法查处,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管理。各在建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分工到位、预案到位,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落实应急装备、物资、车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应对,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