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街镇化鱼社区:多点发力,绘就“春风化鱼”和美乡村图景
来源于: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7-25 14:43 发布人:宜良县狗街镇
化鱼社区位于宜良县东部,距离县城6公里,下辖化鱼村小组,有农户858户、2824人。近年来,化鱼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组织引领、织密网格、建立机制和服务升级多点发力,实现了从治理到服务的升级转变,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绘就了“春风化鱼”和美乡村图景。
一、组织引领破局,在学思践悟上发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如何抓好社区治理是社区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1年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后,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一时抓不着头脑,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带领班子先从学习做起,通过学习理清工作思路。”化鱼社区党委书记赵学伟说。在赵学伟的带领下,化鱼社区党委常态化通过“主题党日”、党员大会、周二联合办公会、社区“两委”会等形式,组织社区干部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禁毒、酒驾醉驾、命案防控等方面。截至目前,化鱼社区共组织学习350余次,通过学思践悟,社区干部法治意识大幅提升,关于社区治理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抓社区治理的本领也得到了提升。此外,化鱼社区党委还组织干部到先进村(社区)考察学习基层治理有效经验,不断丰富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
此外,依托每月“主题党日”,化鱼社区组织党员商议社区重大事项,为社区发展和治理出谋划策。采用“集中学+自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打造了一支基层治理“先锋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到群众中了解民情民意,精准“知民意、惠民生、办民事”。此外,化鱼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站、小广场等地均设置意见簿、意见箱,用于收集群众建议和意见,查找社区建设短板弱项,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织密网格赋能,在普法强基上发力
2023年初,在全省普法强基补短板和宜良县“我的网格我普法 矛盾纠纷我化解”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和有力指挥下,狗街镇化鱼社区聚焦省市县和狗街镇专项行动工作目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筑法强基,将专项行动工作走深走实。
化鱼社区按照要求严密部署社区网格,划分三级网格1个、四级网格1个、五级网格40个,选优配强40名社区网格员,严格落实网格包保责任,每名网格员每月至少与包保群众面对面宣传法律法规3至4次。利用“大喇叭”、宣传栏、微信群等宣传方式开展广泛普法宣传,张贴悬挂各类普法宣传布标50余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300余份,通过朋友圈、微信群转发普法宣传信息240余条。组建1支联合普法工作队,整合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力量,对重点人员、重点纠纷当事人走访入户普法宣传,实现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同时,化鱼社区着力建强阵地、建强队伍,在社区便民服务站成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法律服务机器人、社区“法律明白人”和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法律咨询和服务。组建化鱼“花灯队”,结合实际发生的普法宣传案例,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编自演将普法故事编排表演出来,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化鱼社区党委书记赵学伟说:“通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社区老百姓上了一堂堂深刻的法律知识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准的法律讲解,老百姓对电信诈骗、酒驾、赌博等违法行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法律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建立机制解难,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发力
邻里家事纠纷事前隐蔽发现难,事中处置效果差,事后跟踪服务少……化鱼社区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求治之本,必溯其源”。化鱼社区通过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利用入户宣传法律知识的契机,同步对辖区内潜在矛盾纠纷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科学稳妥处置。对能就地化解的纠纷,当场进行化解;暂时化解不了的详细了解情况后做好登记上报社区,由社区调委会2天内再次上门化解;社区调委会也无法化解的重点难点矛盾纠纷,则上报狗街镇,由狗街镇统筹司法、综治和公安等部门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化解。除了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外,化鱼社区通过落实值班登记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做到及时登记、受理和调处。对上级转处转办的矛盾纠纷,及时研判风险等级并制定化解措施,第一时间上门化解。特殊时段,针对外出务工、上学等重点人员进行深入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处理。由于前期处置到位,2023年以来,化鱼社区仅排查出矛盾纠纷37件,成功调解率100%。
“近两年来,通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整个社区群众家里面、邻里之间更加和谐,目前化鱼社区已经2年没有信访件。”化鱼社区调解主任孙映龙说。
为有效化解辖区内矛盾纠纷,化鱼社区成立“孙映龙工作室”,统筹协调县——镇——社区——组——网格员五级力量,在调解中落实各级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纠纷化解、包消除隐患“四包”责任,在调解后看化解是否有效、稳控是否到位,看当事人情绪是否稳定、调处结果是否满意,形成狗街镇指导、社区党委领导下村组干部全员参与的调解工作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四、治理服务并重,在善治善为上发力
化鱼社区成立了“夕阳红”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离退休老干部、社区老党员主动参与到网格普法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持续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丰富“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矛盾纠纷化解活动载体,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化鱼社区重点关注辖区内“一老一小”,通过温情之举让群众幸福质感升级。对年老、残疾或家庭困难人员,社区经过摸排后进行备案登记,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时给予帮扶和关爱,在全社区形成敬老爱老、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对存在疑似辍学及其他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家庭,化鱼社区与镇政府、政法部门和学校形成工作合力,反复多次入户与家长沟通协商,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并帮助解决,对青少年家庭进行义务教育法律宣传,鼓励青少年积极融入学校,增强自身本领。对疑似精神病患者家庭,化鱼社区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落实看护义务,制定送医治疗方案,近两年来化鱼社区免费将6名疑似精神病患者送医治疗,有效保障社区安全稳定和谐。
化鱼社区外来租户共108户,化鱼社区通过用心用情用力服务,让外来人员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化鱼社区通过与狗街派出所联动,对社区外来租地种植户严格落实“一标三实”基础数据采集登记,确保情况清底数明,为能及时发现处理矛盾纠纷奠定基础。化鱼社区成立护村巡逻队,每周开展三次夜间巡逻,一方面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加大对社区外来租户的管理服务力度。对燃烧桔梗、相邻权纠纷等情况及时制止和劝导,有效预防各类风险隐患。近3年来,化鱼社区成功调处涉及外来人员纠纷14件,有效帮助外来人员融入社区生活。
齐心协力、善治善为。化鱼社区党委书记赵学伟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正确有力指导下,化鱼社区群策群力,实现了矛盾纠纷村内化解、群众诉求村内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教育引导群众遵法守法、敬老爱老,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参与,幸福和谐之花将会在化鱼社区常年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