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政民互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民互动

宜良县卫健局春节健康提醒!

来源于: 宜良之窗 发布时间:2024-02-04 09:20 发布人:中国宜良管理员

宜良县卫健局温馨提示:

春节期间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易感染新冠病毒、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等。另外,还要注意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春节期间,随着返乡、探亲访友及境内境外旅行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加,增加了病毒传播扩散的机会,公众仍需要关注和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预防。

主要预防措施:

(1)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2)春节期间,倡导错峰出行。

(3)返乡人员,在对自己的感染状况不明确时,要做好家人防护。

(4)未感染过的返乡人员及其家人要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做好居家隔离、不外出,必要时,及时就医。

(5)处于恢复期的人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注意保暖。

(6)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确诊感染者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7)旅行结束后,返回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预防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

主要预防措施:
(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2)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春季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易高发,再加上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的机会增多,疾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日常未做好预防工作,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

主要预防措施:

     (1)饮用水应高温煮沸后才可饮用,避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进入人体。

    (2)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生熟食物应分开处理。瓜果蔬菜要洗净,尽量少食用生冷、易带致病微生物的食品,加热食物必须热透以后再食用。

     (3)饭前便后要洗手,保证手部清洁。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日常做好餐具消毒。

      (4)若感染肠道传染病后需避免和他人过多接触,餐具、日用品等应与他人分开存放,并进行消毒。





预防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县以野生菌、野生植物等最为多见。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土炕、火墙等取暖,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煤气灶或煤气管道发生气体泄等。此外,使用炭火、燃气、煤气的餐馆、宾馆,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轻度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中度中毒患者在轻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速、神志不清、走路不稳、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浅昏迷、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面色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主要预防措施:
(1)使用煤炉或炭火等取暖设备、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燃气或煤气或炭火灶具、小型油或汽发电机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并定期检查维护。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2)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炭火等设施设备,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