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远街道:“五心五度”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
来源于: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2-26 09:53 发布人:宜良县匡远街道办
匡远街道以“五心五度”为抓手,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精心组织谋划,让指导帮扶有“温度”。一是选优培育“领头羊”。组建“街道-政法干部-社区-”三级普法骨干队伍20支364人;培养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经验丰富的“法律明白人”38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51户,充分发挥其“领头羊”作用,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提档升位。二是稳岗就业“促增收”。要求“领头羊”熟悉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密切关注就业状态,及时与县人社局沟通对接,通过“送政策+强指引”的方式,做好贫困户稳岗就业工作。
暖心纾解民忧,让法律服务有“高度”。一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员公示、接待登记记录等工作,组织调解员开展坐班服务,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42人次,努力搭建法律援助与弱势群体的“连心桥”。二是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聘请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5名律师担任街道及19个社区法律顾问。今年来,共邀请法律顾问开展普法宣传2次,起草审核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36件、参与调解纠纷8件、提供法律服务73次。并指导协助各调委会调解工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智力支持。
真心为民纾困,让群众服务有“深度”。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每月适时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19个社区调解组织全覆盖;新排查及化解矛盾纠纷135起,其中婚姻家庭类纠纷104起,重点矛盾纠纷31起,化解成功率100%。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利用每周一党政班子研判、社区每周二集中分析机制,排查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342件;将社矫对象、刑释人员、“三低”中青年等8类重点群体和电诈预警2877人列为重点普法对象,开展“一对一”走访1117人,见面提醒重点人员251人,建立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化解“五级工作机制”。
贴心监管守护,让监管帮扶有“力度”。坚持做好严管对象日报告、周见面、月汇报、月走访,普管对象日报告、月见面、月汇报、季走访,定期组织集中教育、公益劳动,适时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和入户“一对一”精准普法。今年来,共开展入户走访197人次,个别谈话23人次,协同开展重点对象“一对一”入户精准普法31人次,集中教育5次、公益劳动5次,邀请政法机构联合开展防范酒驾、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帮信罪等专题教育3场。持续发力做好特殊人群管控,为乡村振兴筑牢基层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用心普法宣传,让巩固提升有“厚度”。采取线上和线下宣传方式,提升群众法治观念。线上利用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兴媒体,制作普法宣传产品12个,及时推送公共法律服务动态及成果,向群众宣传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线下结合各类节日、依托社区小广场等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210余场次、服务群众4万余人,张贴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3万余份;开展“老马工作法”宣讲23场次、“陈同志工作法”21场次,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60余场次,组织“平安宜良”小程序安装注册91782人。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将“法”送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