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古城镇:一根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来源于: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03 23:53 发布人:宜良县北古城镇
近年来,北古城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以组织化运行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乡风文明为保障,精细化服务为目标,用一根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严格抓好“智慧党建”工作任务,全镇2763名党员通过学习强国、“云岭先锋”APP等平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0余次,136个党支部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不断提高基层党员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健全21个村(社区)干部管理激励制度,探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群众代表会,搭建“院坝协商”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公开公示各类惠民政策、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因地制宜组建红色网格136个,配备网格长245名,健全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标准,构建“党政领导包片、联村组包村、村两委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四级联动”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力量下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及特殊人群监管等工作嵌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开展“我的网格我普法 矛盾纠纷我化解”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50余场次,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及反电信诈骗活动20场次。做好网格内100余名特殊人群的日常监管,开展入户走访、困难帮扶等30余次。在全镇为民服务站设立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22台,促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
利用墙体彩绘、文化墙、宣传栏、微信群等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森林防火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文明出行等文明新风。在重要道路、广场、农贸市场、主要河流两旁等设置公益广告牌300余块,让污水共治、消防整治、平安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持久战的宣传深入人心。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6场次,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实现2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办)全覆盖,凝聚党员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22支,注册志愿者7231人,开展各类志愿活动20余次,利用7室每月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等7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身边典型选树活动6场次,以身边好人好事、先锋模范人物作为典型积极宣传,培育文明新风。
拓展镇机关党建联盟建设效应,构建“1+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镇党委牵头,辖区内学校、医院、企业和村(社区)等合力共建,整合各类资源,进行“吹哨”派单,全力开展民政优抚、隐患排查、平安巡防、环境整治等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与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相融合,进行“四中心”融合办公,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联动,全方位、闭环式进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023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1件,已化解240余件,调处成功率90%;收到市长热线227件,已办结217件,按时办结率100%;认真受理接待群众来访、信件24起,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北古城镇获评“宜良县2022年度“平安乡镇”,创成“宜良县2022年度平安村(社区)”13个,“昆明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宜良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