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乡镇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乡镇风采

狗街镇水稻进入插秧季

来源于: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5-24 15:41 发布人:宜良县狗街镇

得益于精耕细作的历史传承,长期以来,狗街镇粮食单产一直位居全县前列,是宜良县打造“滇中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镇域内花卉、蔬菜、水果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强势崛起,狗街镇坝区粮花、粮菜争地和山区粮烟、粮果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狗街粮食产量和作物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

近年来,为扭转全镇粮食生产颓势,狗街镇通过“藏粮于地”的各种智慧和“藏粮于技”的诸多突破,较好地解决了保证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从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眼下正是狗街镇水稻插秧的关键时期,全镇21个村(社区)正抢抓农时、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插秧进度,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e1104c6e750c1466c9b35c15c5d4aa38

一、良种良法科技增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立夏以后,狗街田间地头农事不断,农民抢抓时令忙着插秧,新栽的秧苗透出葱茏绿意。在狗街镇西村社区插秧作业区,村组干部带领水稻种植户在农科员的指导下泡田、灌水、分苗、插秧,很快一卷卷秧苗就一排排整齐地挺立在田里。

近日,西村社区首先吹响了狗街镇水稻插秧季的冲锋号,社区党委积极响应国家多种粮种好粮的号召,经多方考察后引进“楚粳24号”优质水稻品种。

据悉,西村社区今年的水稻种植区域为复垦的中低等肥力田,该水稻品种属易栽培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且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强,适宜地处滇中温暖稻区的狗街镇坝子种植。以推广良种良法为切入口,西村社区在有限的耕地资源基础上积极探索稳产增产的有效出路。

近年来,狗街镇扛实镇域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加大科技增粮措施推广力度,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完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各项指标任务。把饭碗牢牢地端稳在手里,结束了一天劳作的稻农走在田埂上,沃野铺展,脚步坚实。

二、端好“菜篮子”、扎紧“米袋子”,轮作制度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

狗街镇坝区曾是全镇稻谷主产区,每逢丰收的季节,狗街坝子尤其是南盘江沿岸稻谷飘香、稻浪万顷,美丽壮观。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逐渐显现和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效益更高的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迅速成为狗街坝子广袤田野的主角。

中营社区采取“菜稻”轮作模式来平衡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矛盾。大春种稻谷,秋季种韭菜等经济作物,水旱轮作有效地调节土壤肥力和控制病虫害。通过“菜稻”水旱轮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能得到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均得到保障。蔬菜丰收鼓起“钱袋子”,水稻种植扎紧“粮袋子”,轮作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两难”问题。

目前,狗街镇充分利用光热充足、水资源丰沛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坝区“鲜食玉米+洋葱+水稻”、“韭菜+水稻”,山区“蚕豆+水稻”、“豌豆+水稻”等多种水旱轮作模式和“番茄+旱稻”等旱旱轮作模式促进粮食生产。通过轮作模式,狗街镇增加水稻种植面积300余亩,预计增产近15万公斤。

三、大山深处起粮仓,垦造水田破解占补平衡难题

双龙村委会坐落于狗街镇山区,眼下正值水稻的插秧季,插秧机在田里往来穿梭,嫩绿的水稻秧苗为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的稻田披上绿装。该村曾是一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山区村,常年受降水偏少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受限,种粮比较收益低,粮烟、粮果争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在狗街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引导下,该村充分利用国家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的各项强农惠民补助政策,发挥山地多的优势,通过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修建农业灌溉用水设施和开展旱改水土地整治等,让昔日低效的坡耕地转变为基础设施完善、易灌易排的优质水田,双龙村委会梨棵、瓦窑坡村小组也顺势蝶变为狗街镇深山里的大粮仓。

据悉,今年双龙村委会水稻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按照当前市场价计算,平均每亩水稻可为种植户带来近2000元收入。时至小满,水盈田畴,双龙村通过垦造水田项目抓紧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实现了粮食种植的大步回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