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乡镇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乡镇风采

竹山:牵线搭桥筑平台,在宜党员管理更奏效

来源于: 竹山镇 发布时间:2022-10-26 10:48 发布人:宜良县政府办

为进一步丰富在宜务工党员组织生活,提升在宜务工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竹山镇党委落实管理责任,创新管理方式,以前期成立的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党委为平台,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六个党支部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陆续组织开展10月“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在宜务工党员不忘初心、担当实干,服务社会、回馈家乡,为党旗增光添彩。

一是建好一本台帐,外出党员有底数竹山镇党委按照“三个摸清”标准,即摸清党员的基本情况、摸清党员具体去向和从事职业、经营方式、摸清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组建情况,制定《竹山镇规范2022年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案》,根据全镇党员年龄结构、工作和生活状态等特点,将党员划分为“A、B、C、D、D+”五个类别,建立“一对一”和“双向”联系制度,在党支部内为每位外出党员确定一名联系人定期与外出党员联系,村(社区)党总支建立一个外出流动党员微信群,每月推送学习资料链接不少于10条,县外党员每个月“学习强国”学习积分不少于500分,每个季度至少向所在党支部进行1次思想汇报;把加强和改进外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入竹山镇基层党建工作“红绿蓝黑旗”考评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建好一本台帐。

二是创设一个平台,作用发挥有成效竹山镇党委以“搭台”为重点,成立中共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委员会,根据在宜务工党员所从事的职业,设置六个党支部;组建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服务小组,构建服务平台,镇基层党建办与19个村(社区)确定1名工作人员共同成立在宜务工党员服务小组,便于对辖区内在宜务工党员的管理,强化对在宜务工党员的跟踪服务;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党委在运行初期委员暂时由镇党委委员担任,指派一名党委委员为党支部负责人,每人包干联系指导一支部,按照“培养成熟一个考察组建一个”的原则,党支部负责人确保搭建党支部班子结束后退为党支部党建联系指导员;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党委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争取县级对口行业部门、协会、商会等共同开展“链式组织生活会”,为在宜务工党员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在宜务工党员,增强职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渠道,并对竹山在宜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培养,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向其户籍所在地党组织及竹山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推荐入党。

三是凝聚一股力量,基层组织有温度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党组织积极引导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为竹山镇助力宜良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牵线搭桥,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党群互助的方式,促使在宜务工党员亮出身份、树立形象、发挥作用,为竹山镇在宜人员提供关心关爱服务,解决其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引导在宜务工人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宜良县城的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促进其就地市民化。竹山镇在宜务工党员党组织引导在宜务工乡贤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依托“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乡贤恳谈会,主动与外出乡贤人才沟通联系,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展现家乡发展蓝图和发展规划,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厚植“竹山人想竹山好”的家园意识与家乡情怀,激发参与家乡建设工作热情,带动外出乡贤人才齐参与、齐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在宜务工党员党组织是联系在外党员、乡贤的一座桥梁,竹山镇以此为服务管理在外党员的有效途径,不断凝聚起在外党员、乡贤助推家乡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把“在宜支部”建设成为具活力、有情怀、懂感恩的“红色堡垒”。

建好一本台帐,外出党员有底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