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重点工作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重点工作通报

宜良县“三重”抓普法,成效明显 Copy1

来源于: 宜良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10-10 10:13 发布人:宜良县司法局

七五”普法实施以来,宜良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依法治国旗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探索出一条“三重”为特色的普法之路,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共享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 紧抓重点对象抓普法,筑牢根基促实效

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基础更加牢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印发《宜良县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评,把述法制度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干部党法党规党纪的宣传学习,2016年以来,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党内法律法规培训17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是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重点,措施更加有力。对法治副校长进行调整,为全县99所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制定了《宜良县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管理办法》,为法治副校长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2016年以来,全县司法干警、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各乡镇中小学,开展法律演讲比赛、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夏季防溺水讲座等系列活动80余次,共赠送书籍1.5万余本,受教育师生达7万余人。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三是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员为重点,效果更加突出。结合全县“企业服务月”工作安排, 组织法律援助律师、法治宣传员和普法志愿者在非公企业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超市”等活动,助推企业发展。指导非公企业开展法治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依法办企,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宜良县日发塑业“党建+法治”模式,用党建引领依法治企,开辟企业发展新路径。“七五”普法以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8次。

四是以少数民族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为重点,民族更加和谐。每年联合相关单位到白云寺、宝洪寺、新街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开展“法律进宗教场所”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素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2018年7月4日,在北古城镇新街清真寺举行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启动仪式,成为全省首家开展宗教场所“四进”活动的县区。

二、 紧扣重点工作抓普法,服务大局强保障。

一是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重点,措施更加有力宜良县以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为抓手,以开展法治宣传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出台了《宜良县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多举措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县普法办梳理各单位年度普法工作任务和重点,制定2018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计划表,建立普法任务清单,推进普法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适时召开“七五”普法工作推进会,与各单位各部门签订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书,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了各单位年度普法责任。

二是以 “法治+扶贫”活动为重点,扶贫更加精准。将“法治+扶贫”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条文,采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印制作了宣传年历10000份、展板12块、宣传单20000余份,分发到各乡镇、村、组,形成良好的普法集中宣传舆论氛围。结合“感恩节”和12.4宪法宣传日在县城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 “议政协商 司法扶贫”为主题的大型专项集中宣传活动。邀请检察官、法官、调解员、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到场,为广大群众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扶贫”宣传活动,2016年11月至今,普法宣传组牵头组织到各乡镇开展大型巡回宣讲活动26次,基层组织开展宣传800余次,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慰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书写对联500对。2017年拓展宣传范围,利用乡镇赶集日、干部周二下乡日宣传13场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欢送仪式上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前法律培训2次:2017年6月21日、6月22日结合县法院阳光法庭审理赡养纠纷案件,开展以案释法宣传2次。三是以“出门前的培训”为重点,服务更加贴心。与宜良县劳动就业局联合,建立宜良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移就业普法培训制度,在专场招聘会、劳动就业转移欢送仪式、乡镇技能培训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在劳动能力范围内有培训愿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以案释法”宣讲、进行法治宣传和普法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快速、高效地了解法律常识,远离违法犯罪,维护合法权益。开展专题培训3次,培训人数近500人。开展专题宣传2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咨询30人次。

三、 加强重点阵地抓普法,示范引领促发展。

中接受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各乡镇绘制普法宣传长一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形式更加多样。建设固定普法阵地,在广场、公园设立固定标识牌、公益广告牌、标语宣传牌、法治宣传橱窗等普法设施,运用法治广场、电子显示屏、公交移动电视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万家凹生态公园建成我县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大市民休闲观光之中学习法律,在游玩廊,让群众更好地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打造大众传媒载体,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作用。在宜良电视台开辟普法专栏,政府各部门自编、自导,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平安宜良》栏目共拍摄播放112期,受到群众的好评。拓展“互联网+普法”新阵地,“宜良普法”微信号开通以来,发布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条文解读信息72条,向民众传递与之息息相关的法律和生活生产知识,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互动解读。

二是以建设法律服务阵地为重点,服务更加惠民。创建青少年法治宣传示范点、妇女维权站、青少年维权岗等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员、法官、检察官的作用,通过法律援助驻法院、驻检察院工作站,警民联调工作室,诉调对接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等的设立,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三是以法治创建为重点,成效更加明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民主法治村”的动态管理。深入开展法治乡镇、法治企业、法律六进示范点、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自上而下推动法治宜良建设的落实。截至目前, 全县已建成市级法治乡镇7个,今年正在开展新析置的南羊街道市级法治社区的创建工作;市级法治企业4个,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0个;法律六进示范点11个,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撰稿人:李秋)

友情链接